9月26日港陆证券,2025年广州市直机关干部职工“绿美阳台迎全运”活动启动。活动结合广州市直属机关“展机关风采,当全运先锋”行动,拓展延伸与“绿美社区”建设相结合,深化“双报到”机制,动员在职党员主动对接社区需求,共同打造精致街区、优化人居环境。
活动现场,三位市直机关干部职工分享开展绿美活动的心得体会,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教授高伟开展首期专题培训。随后前往文德楼,参观由中共广州市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与越秀区珠光街清水濠社区共同打造的绿美社区“民生微项目”——“红韵绿美·文德花境”。
活动由中共广州市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主办,广州市直属机关工会工作委员会、广州市直属机关妇女工作委员会承办,越秀区林业和园林局、共青团越秀区委员会、越秀区珠光街道党工委、珠光街道办事处、南方都市报社协办。
拓展延伸至“绿美社区”建设
助力志愿全运、争当服务先锋
2025年广州市直机关干部职工“绿美阳台迎全运”活动紧扣全市“拼经济、保安全,办全运、提品质”工作主线,结合广州市直属机关“展机关风采,当全运先锋”行动举办。
活动现场,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党组书记、局长孙玥,中共广州市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副书记任军,越秀区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珠光街道党工委书记王卫国,中共广州市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市管一级调研员赵明,珠光街道党工委副书记、珠光街道办事处主任马利霞,共青团越秀区委员会副书记郑信得,珠光街道党工委委员、珠光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柯雯婷,珠光街道清水濠社区党委书记、主任陈艳共同启动2025年广州市直机关干部职工“绿美阳台迎全运”活动。
本次活动以美化自家阳台为切入点,拓展延伸与“绿美社区”建设相结合,深化“双报到”机制,动员在职党员主动对接社区需求,认领微心愿,办好微事实,参与环境整治,植绿增绿等社区服务,共同打造精致街区、优化人居环境,提升城市生态环境品质,展示美丽广州生态名片,共享绿色办赛成果。
市直机关干部职工可以利用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的主题装置、宣传标识,种植寓意美好、象征体育精神的植物,装点自家阳台、社区角落;可以身体力行,带头参与绿化美化活动,践行“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赛理念;更可以发扬体育精神,凝聚社区力量共同打造绿美社区,形成全民参与、全城共庆的景观,为体育盛会营造浓厚的绿色氛围。
活动着力打造“绿美阳台迎全运+”矩阵,通过专题培训、样本打造、成果展示、体会分享等多种方式,突出反映机关干部职工在家庭美化、社区绿化中发挥的带头作用,以行动彰显广州担当,共筑绿色全运,助力广州实现“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彰显一座城、幸福一座城”的目标。
活动期间,将邀请园林绿化专家开展专题培训,进行绿化种养、设计的跟进式指导,帮助机关干部职工了解社区空间打造、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方式方法。同时,以短视频形式打造样本案例,展示市直机关干部职工助力志愿全运、争当服务先锋的典型实践。最终邀请各领域专家组成评审会,评选出“绿美阳台迎全运”优秀案例。
以“一家之美”带动“家家之美”港陆证券
形成全民爱绿护绿植绿文明风尚
在过去一年里,中共广州市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广州市妇女联合会联合开展广州市直属机关干部职工“绿美阳台·优良家风”培育活动,12次培训课程收获百万流量,推选出十大“绿美阳台”家庭。
他们如何以“一家之美”带动“家家之美”,形成全民爱绿护绿植绿的文明风尚?活动现场邀请到三位市直机关干部职工,分享开展绿美活动的心得体会。
“为了解决空间问题,我们上网选购了多层花架;为了解决日照不足的问题,安装了植物补光灯。” 广州市工商联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杨旭亮表示,在种植植物的过程中,一家人培养了团结协作精神,孩子们学会了爱护自然生命,既美化了环境,也使阳台成为了家庭交流的温馨场所。
不仅如此,杨旭亮所在的市工商联机关党委还从机关干部和民营企业家两支队伍入手,推动开展多样活动。比如,组织绿美主题党日活动、绿美募捐活动,带动居民扩绿兴绿护绿等;积极倡导、组织民营企业开展主题植树活动,结合“百千万工程”与结对村共建帮扶,为植绿项目捐赠资金,成效明显,2024年为广州市绿美基金筹集社会捐赠资金200万元。
广州市委办公厅文电处副处长罗照辉则联合当地居民群众,将楼下过道的“边角余料”变成共享小花园,让绿美阳台向绿美社区延伸。这片“共享花园”不仅成为孩子观察植物生长的“自然课堂”,更是为城市增添一抹绿意的“生态微单元”。
她表示,社区小花园成为了邻里之间交流的新话题,路过的邻居会驻足欣赏,有时还会隔空交流养花心得,互赠花苗花种。同时,以“小家美大家”,带动更多居民群众参与助力绿美广州建设。“这无形中打破了现代城市楼宇的隔阂,增进了邻里感情,营造了和谐友好的社区氛围,成为了社区文明的一扇小窗口。”
广州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广铁分中心主任杨秀华则自筹经费,利用办公天台开展绿美活动,激活、扮靓身边的共享空间。
她的设想引发周边同事的响应:老同事主动请缨担任“农技指导员”,90后青年组建“物料保障组”,行政部门协调物业解决承重、灌溉等技术问题。
“这种自发参与的热情,恰与广州‘组织引领、群众参与’的绿美建设理念高度契合。”杨秀华表示,将劳动教育、团队建设、生态宣传融入方寸天台,使其从单纯的种植空间升级为“多功能活力单元”。团队还建立了“轮值管护、成果共享”制度,组建爱绿护绿志愿队,确保这抹绿能一直美下去。
挖掘绿美社区中的岭南文化
立足文德楼红韵底色进行绿美改造
将绿美阳台打造延伸至推动社区环境美化与生态建设需要注意哪些细节?如何将“全民全运”氛围融入身边空间?活动邀请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教授高伟开启首期专题培训,分享《小阳台,大智慧——绿美阳台(社区)中的岭南文化挖掘》。
“自然物质载体存量不足的背景下,高密度城市历史环境中潜在的自然文化关联性资源,整合了城市居民世代相传或研究习得的适应自然、了解自然的知识与智慧。”高伟表示,可以通过识别文化关键物种,筛选文化关键物种并优化其与场地的关系,组织面向文化关键物种的教育活动,促进利益相关者积极参与营造并主动看护身边的自然。
当前,越秀区珠光街正全力深化“红色文化传承弘扬示范街”创建工作,一方面积极推动文德楼等革命遗址的活化利用,精心培育“文德楼—六和新街”历史建筑文化小区,打造民国风韵休闲街区;另一方面,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赋能”的发展理念,广泛整合社会各方资源与力量,启动“红色街区绿美共建”项目。
共青团越秀区委员会、越秀区青年志愿者协会还携手广工建筑学院团委,与珠光街共建高校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示范项目,发挥高校师生的专业优势,提供绿化设计方案、微景观打造、阳台美化与养花技术指导。
近期,中共广州市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与越秀区珠光街清水濠社区共同打造绿美社区“民生微项目”——“红韵绿美·文德花境”。
该项目立足文德楼红韵底色进行绿美改造升级,巧妙地将象征和平与活力的橄榄树融入十五运主题,并以蝴蝶兰、鹤望兰等高洁花卉,艺术化映衬周恩来与邓颖超夫妇深厚绵长的情谊,充分彰显广州在城市更新与生态建设中的责任与担当,助力营造绿色全运氛围,让市民共享绿色办赛的丰硕成果。
“植物为街区颜值增亮度,让历史街区内涵增厚度,不断擦亮街区品牌,打造新的流量增长点。”珠光街道清水濠社区党委书记、主任陈艳表示,接下来也会与广州市贸易职业高级中学青年志愿服务队,共同做好周边花卉绿植的日常维护。
“住得更舒服了!家门口被各色植物点缀着,每家每户的微景观都各有意趣,开花的时候,在家门口就能闻到花香。”住在文德楼的居民李姨说,这些植物不仅美化了居住环境,也带来了好心情。
南都广州新闻部出品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王美苏
视频:南都N视频记者 黄晓彦港陆证券
富腾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