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鼎合网
陈仁桂向媒体记者介绍工作情况。人民网记者 王勇摄
700度的铝水在熔炉中翻涌着赤金波涛,139个技术参数项项必须满分——这是航天航空铝材的严苛尺度,也是一位大国工匠的毫厘追求。
初冬黎明,南宁晨雾未散,广西南南铝加工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早已灯火通明。一位身着蓝色工装、头戴安全帽的身影,穿梭于熔炉与轧机间,测温取样、攻坚新品。他,就是大国工匠、广西南南铝加工有限公司高级技能大师陈仁桂。
从业12年,陈仁桂扎根一线,潜心钻研航空航天超大规格铝合金扁锭铸造技术,研制出世界最大规格航空航天用7050铝合金扁锭,4次打破世界纪录,用匠心熔铸出中国航空航天事业的“钢筋铁骨”,推动高端铝合金材料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
如今,他转战轧制领域,带着新团队以高精度参数体系与智慧制造大模型,续写匠心新篇。
毫厘必较鼎合网,把“不可能”变为“可能”
“139个参数,只要一个出现0.01的偏差,整件产品就是废品,得分归零。”这句话常被陈仁桂挂在嘴边,也道尽了航空铝合金铸造所要求的极致精确。
2013年,陈仁桂大学毕业时毅然选择了一条“少有人走的路”:放弃进入成熟制造企业的机会,加入尚在试产阶段的南南铝加工,扎根最艰苦的熔铸车间。这一选择,源于他心中深埋的“航天梦”。当时,我国90%的宽幅高性能铝合金材料依赖进口,大飞机、高铁等重大装备的发展处处受制于人。
铝合金被誉为航空航天领域的“脊梁材料”,而熔铸作为材料成型的“第一道工序”,直接决定后续所有环节的成败。初入车间,面对进口设备的复杂控制系统和几乎空白的技术资料,陈仁桂也曾感到“一脸茫然”。但他很快将压力转化为动力,白天紧盯熔炉内铝液的翻滚变化,记录温度、时间与成分的细微波动;夜晚挑灯研读文献、分析数据、反复推演工艺方案。
“每个铸锭都是待发射的航天装备,容不得丝毫出错。”凭着这份超乎常人的执着,让陈仁桂在熔铸一线的千锤百炼中,练就了堪比精密仪器的“火眼金睛”。他能够仅凭肉眼观察铝锭表面颜色的细微差别,便能精准判断其内部结晶状态、潜在缺陷乃至当时的生产操作,将上百个关键工艺参数的控制精度锤炼至极致。一次生产中,其徒弟发现扁锭表面有发丝般的划痕,他当即叫停生产,排查3天后,最终发现是结晶器上一枚螺丝松动。
在熔铸车间的文化墙旁,一根世界最大直径铝合金圆棒格外醒目。它不仅印证着南南铝加工的行业领先地位,更镌刻着陈仁桂团队攻克航空航天超大规格7050铝合金扁锭这一行业“珠峰”的攻坚足迹。
2016年,这项技术让国外专家束手无策鼎合网,被视作“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陈仁桂临危受命领衔攻关,深耕铸造工艺流程。经历700余次生产技术攻关,对上百项工艺参数进行精细调整,最终成功突破高洁净铝合金熔体熔铸技术,铸造出世界最大规格的7050铝合金扁锭,产品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创新突破,缔造行业新标杆
“核心技术等不来、买不来、求不来,只能靠自己干出来!”陈仁桂常常对团队的技术人员说,唯有持续创新,才能屹立于行业之巅。
在他眼中,每一块铝锭都是有生命的作品,而他和团队要做的,就是找出那个完美的“配方”。陈仁桂形象地比喻航空航天铝合金熔铸技术的核心奥秘:“这就像做酸辣土豆丝,大家都知道食材有土豆、辣椒和白醋,但怎么做味道才好,这就需要我们去把握。”
面对航空航天领域对极端环境材料的迫切需求,高端铝合金铸造技术壁垒高、攻关难度大。陈仁桂带领团队不断挑战高“精度”、高“难度”,创造性地提出了“多级控流、梯度冷却、数字化精准调控”的新型铸造工艺。该工艺通过对传统铸造系统的革命性改造,实现了对铝液流动形态和凝固过程的“精雕细琢”,如同为铝锭的锻造量身定制了一条精准的“冷却曲线”,使大型构件的铸造成品率提升了数十个百分点,产品内部质量与性能稳定性一举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截至目前,陈仁桂团队共攻克156项国家重大工程装备铝合金材料生产操作难题,摘取铝合金材料领域“皇冠上的明珠”,取得多个世界、中国之最。陈仁桂团队的成功标志着中国在高端铝材领域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
“新时代的劳动者不仅要掌握精确到0.01毫米的工艺绝活,更要踏着智慧制造的浪潮不断前进。”陈仁桂敏锐把握工业互联网趋势,紧跟智慧制造浪潮,牵头建成智能化熔铸示范生产线,为全国传统制造业智能化升级提供了“示范样板”。
最近,陈仁桂转战到轧制领域,带着新团队着手建立一套高精度的工艺参数体系,同时,利用智慧制造大模型,通过计算机模拟轧制过程,提前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并选择最优路线,大大提高生产效率,也降低了试错成本。
匠心如炬,薪火永续促发展
“工匠精神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对每一道工序、每一个产品的极致追求,更要做好‘传帮带’,把技艺传承下去。”陈仁桂的话语,彰显着大国工匠的初心与担当。
从一线成长起来的他,将炽热车间当作价值实现的战场,用行动诠释新时代工匠精神——既追求技艺登峰造极,更坚守责任与智慧的代际传承。工作室墙上43张照片,记录着他培育的高技能人才梯队,徒弟雷翊君已成长为“广西工匠”。他定制系统化培训方案,开设“车间课堂”“微讲座”,从基础操作到工艺优化手把手教学;坚持启发式指导,引导团队在实践中锤炼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由他牵头制定的《铝及铝合金熔铸工技能等级认证标准》,更成为行业技能人才的“成长阶梯”。截至2025年6月,他已培养出南宁市特聘首席技师2名,特技技师2名、高级技师、技师52名,高级工186名。
“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春风,为我们铺就了成长舞台。”陈仁桂感慨道。面对制造强国建设的迫切需求,他始终主动担当,每逢重大工程、紧急任务必冲锋在前,通宵达旦攻克难关。
他的奉献从未局限于岗位。利用休息时间,他奔走于校园与工业园区:向青少年分享奋斗经历,播撒崇尚技能的种子;为一线职工传经送宝,指导技术攻关助力企业发展,让个人价值融入时代发展洪流。
烈焰灼灼,熔铸的是国之重器的硬核底气;匠心灼灼,传承的是民族工业的精神根脉!陈仁桂用“十年磨一剑”韧劲淬炼极致技艺,用“敢为天下先”的闯劲突破技术壁垒,更用“愿为孺子牛”的情怀铺路育人鼎合网,让工匠精神在烈火中愈发炽热,照亮产业工人逐梦之路。特别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王勇、曾寿梅)
富腾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